>
联系人:李经理
电话:400-806-9799
邮箱:ligefa@163.com
单县公司·
济南公司·
当前位置:首页-元达之声-元达之音
元达之音
又一大型建工集团破产!
2025-04-15

又一大型建工集团破产!

 烟先生 工程人有话说
 2025年04月14日 16:43 

近日,合肥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正式宣布进入破产清算程序。这一决定,标志着公司因涉及多起法律诉讼和财务问题,已无法维持正常运营。


尽管官网还未公开,但从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另外两份公告能看出,关于担任管理人的信息是匹配的,这份文件的可信度比较高。与此前网传文件高度吻合。

image.png


这家成立于1991年、曾隶属安徽海螺集团的建筑业龙头企业,因162.29亿元债务压顶、资不抵债35亿元,最终未能逃脱“轰然倒塌”的命运。


合肥建工的破产并非孤例。近年来,南京建工、南通六建等大型建工企业相继陷入债务危机,折射出建筑行业在房地产调控、资金链断裂、政策转型等多重压力下的系统性风险。



截至2024年11月,合肥建工资产总计127.3亿元,负债162.29亿元,净负债率达27.5%。这一数字背后,是多年积累的债务雪球,工程款拖欠成致命伤。

建筑行业“垫资施工”潜规则导致合肥建工长期面临资金回笼难题。例如,在宣城恒大翡翠华庭二期项目中,合肥建工因开发商未按约定支付进度款,一度放缓施工进度,最终虽签订复工协议,但工程款拖欠已严重影响现金流。


法律纠纷拖累信用,公司多次被列为被执行人,执行标的累计数百万元。2022年,其旗下子公司合肥建工金鸟集团因债务问题进入破产清算程序,进一步加剧集团信用危机。


作为海螺集团子公司,合肥建工未能获得足够的母公司资源支持。2022年,其因拖欠中小微企业50万元商票被投诉,虽最终解决,但暴露了内部资金管理的脆弱性。


对比南京建工产业集团2020年进入重整时,债务规模达1400亿元,涉及3200余户债权人。其破产原因同样包括工程款拖欠、融资困难,与合肥建工如出一辙。

image.png


合肥建工的破产,是建筑行业整体困境的缩影: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:2024年,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9.6%,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7.8%。


合肥本地房企合肥城建2024年亏损5657万元,经营现金流净额-1.38亿元,反映出房地产下行对建筑企业的直接冲击。


工程款拖欠成行业顽疾,安徽省阜南县人民医院项目拖欠施工单位3300万元工程款,虽经协调支付90%,但剩余款项仍因竣工资料不全搁置。这种“验收难、结算慢”的现象,在建筑行业普遍存在。

屋漏偏逢连夜雨,3月6日,合肥建工集团原董事长刘国福落马,其靠企吃企,利用职务便利,为他人在工程承揽等方面谋取利益,造成国有资产重大损失。这就是典型的蛀虫,富了个人,亏了集团。


image.png

作为安徽海螺集团旗下企业,合肥建工的破产与母公司战略调整密切相关,海螺集团的业务重心偏移,海螺集团以水泥建材为主业,2023年位列世界500强第464位,业务涵盖环保、数字产业等领域。


相比之下,建筑业并非其核心板块,资源倾斜有限。合肥建工与海螺集团在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不足。


海螺水泥作为全球水泥龙头,本可与合肥建工形成“建材-施工”闭环,但实际合作深度有限,未能有效降低成本。 


在合肥建工债务危机爆发后,海螺集团未公开提供资金支持,反而通过捐赠、发行票据等方式强化自身资金链,客观上加速了子公司的破产进程。


合肥建工的破产,是建筑行业“黄金时代”终结的缩影。在房地产调控、债务高压、转型阵痛的多重挑战下,企业需以刀刃向内的勇气,打破路径依赖,方能在新周期中涅槃重生。